本文目录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人口约多少万山东邹城市在三国时期有哪些人在曹操手下做官,分别有什么事迹济宁邹城人怎么样人口:约112万人
人口密度:692人/km2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北邻泗河。总面积1619平方千米。总人口112万人(2003年)。
市人民0驻钢山街道,邮编:273500。代码:370883。区号:0537。拼音:Zoucheng Shi。
行政区划
邹城市辖3个街道、14个镇:钢山街道、千泉街道、凫山街道、香城镇、城前镇、大束镇、北宿镇、中心店镇、唐村镇、太平镇、平阳寺镇、石墙镇、峄山镇、看庄镇、张庄镇、田黄镇、郭里镇。
历史沿革
《今县释名》:“秦置,故邾国,曹姓,颛顼之后,赵岐曰,鲁缪公改邾曰驺,六书故,邾邹同声,春秋时邾用夷,故谓之邾娄,合邹邾之音为邹,故邾改名邹也。”一说“鲁穆公改驺山从邑,故谓邹山。”县因山名。
1992年10月4日,撤销邹县,设立邹城市,以原邹县的行政区域为邹城市的行政区域。
1989年11月18日,撤销邹县峄山乡,设立峄山镇;撤销看庄乡,设立看庄镇。1994年1月28日,撤销邹城市郭里乡、张庄乡、田黄乡,设立郭里镇、张庄镇、田黄镇。邹城市辖15个镇、5个乡:邹城镇、峄山镇、看庄镇、香城镇、张庄镇、城前镇、田黄镇、大束镇、中心店镇、平阳寺镇、北宿镇、唐村镇、太平镇、石墙镇、郭里镇、王村乡、大律乡、尚河乡、匡庄乡、古路口乡。
2000年,邹城市辖15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101003人,各乡镇人口:邹城镇 264153峄山镇 49677看庄镇 35459香城镇 50380张庄镇 38098城前镇 44623田黄镇 39595大束镇 46242中心店镇 75933北宿镇 83617唐村镇 38070平阳寺镇 47842太平镇 62244郭里镇 43555石墙镇 46088王村乡 24072大律乡 23375尚河乡 34209匡庄乡 27203古路口乡 26567
2000年12月1日,撤销邹城镇,设立钢山、千泉、凫山3个街道办事处。钢山街道办事处辖北关、西关、岗山、孟庄4个居委会和岗山、苏庄、曾沟、李官、红新村、杨下、汪庄、杜庄、朱山、前八里沟、后八里沟、崇义、程兰、王兰等14个行政村,办事处机关驻西苇路西段;千泉街道办事处辖东关、南关、大胡、马庄4个居委会和郭庄、兴隆、十里、小屈、大屈、九里、宝泉、小胡、南岭、尚兰、欧兰、程沟、张沟、小张庄、大西苇、小西苇等16个行政村,办事处机关驻原邹城镇人民0驻地;凫山街道办事处辖凫山、三里两个居委会和前庙、后庙、和睦、巷里、周庄、石庄、东沙、西沙、北沙、南沙、田庄、五里、梁岗等13个行政村,办事处机关驻建设路中段。撤销王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香城镇;撤销大律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张庄镇;撤销匡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束镇;撤销尚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前镇;撤销古路口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石墙镇(鲁政函民字[2000]67号)。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邹城市辖3个街道、14个镇。
邹城市辖3个街道、14个镇:钢山街道、千泉街道、凫山街道、峄山镇、看庄镇、香城镇、张庄镇、城前镇、田黄镇、大束镇、中心店镇、北宿镇、唐村镇、太平镇、平阳寺镇、郭里镇、石墙镇。共17个居委会、871个村委会,943个自然村。总面积1613平方千米,总人口1120404人。(根据“济宁地名网”资料整理。估计为2004年统计数据)
乡镇简介
钢山街道是2000年12月邹城市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原邹城镇设立的三个街道之一,地处市区中部和北部,北与中心店镇交界,东与大束镇相邻,是邹城市委、市0驻地。辖区总面积36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14个行政村,总人口11.3万人。
2021年3月,邹城市上榜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第27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邹城市位列第441名。
2021年1月,山东省农业农村认定邹城市为2020年度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邹城市上榜。
2020年12月,2020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县排行榜发布,邹城市位列第5名。
2020年7月,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出炉,邹城市位列第45名。
2020年6月,邹城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
2020年3月,邹城市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邹城市为2019年国家园林城市。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邹城市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推介邹城市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19年,农业农村部推介邹城市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8年11月,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公布,邹城市入围
2005年,邹城市位列2005年度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70名。
如今的邹城市,有“千年古县”之称,是一个由山东省济宁市代管的县级市,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就出生在这里。汉末三国时期,曹魏集团有六位名臣来自于该市。其中,一人是位列“建安七子”之中,一位横跨魏、晋两朝。
第一位:王粲。王粲,字仲宣,汉末名士,曹魏早期名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出身于世家名门,曾祖、祖父都位居东汉朝廷三公之列,其父王谦曾任汉末大将军帐下长史。受家世影响,王粲自幼聪慧过人、思维敏捷、博学多识,尤其善于记忆,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少年时便已远近闻名。汉末名士蔡邕只跟王粲见了一面,就对他做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评价,“(王粲)有异才,吾不如也”。
王粲甚有才学,但早期的仕途却极为不顺。王粲早年被朝廷征召其为黄门侍郎,但王粲认为朝中权臣当道、局势混乱,便没有赴任,而是投靠了荆州刘表。王粲在荆州时,刘表以貌取人,终日对其不闻不问,从未加以重用,只是借用他的才学写了几篇讨贼檄文和劝和袁绍两个儿子的文章。王粲就在这样的境况中熬了好多年,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进入荆州时才得以改变。
王粲起初在曹操帐下任丞相掾,因协助平定荆州有功,被赐爵关内侯,后又迁升为军谋祭酒。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并建立了魏国,王粲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在职期间,受到了曹氏父子的器重与敬重,他不仅参与了魏国新典章的编撰,而且,凭着记忆制作出来的王室玉佩等器件一直沿用到西晋时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王粲随同曹操南征,在返回邺城的途中身染重病,最终不治而终,逝时只有四十一岁。
第二位:王凯。王凯是王粲的同族兄长,虽然才识不如王粲,但因其长相俊朗,倒是捡了一个大便宜。王凯早年跟随王粲一同避难至荆州,刘表本来有意把女儿嫁给王粲,但是,因为王粲长得又矮又丑且不拘小节,所以,刘表最终改了主意,把女儿嫁给了王凯。曹操平定荆州时,王凯跟随王粲一同加入了曹魏集团。不过,由于史料中对王凯未做记载,故其生平及主要事迹均不得而知。
第三位:王业。王业,字长绪,是王凯之子。王业在曹魏出仕带有一点偶然性。王粲病逝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因为魏讽事件受到了牵连,被曹丕给全部斩杀了。这样一来,王粲一族便断了香火。不过,曹丕非常敬重王粲,也不忍心看到王粲因此绝后,便把王凯之子王业过继到王粲族下,作为王粲的后人沿袭了爵位,继续为曹魏集团效力。王业在曹魏官至谒者仆射,主要事迹与结局不详。
第四位:王宏。王宏,字正宗,王业之子。王宏的仕途经历了两朝,在曹魏时任尚书郎、给事中。曹魏灭亡后,王宏在西晋集团官至司隶校尉。由于史料中对其生平未做记载,故其主要事迹不得而知。
第五位:王弼。王弼,字辅嗣,王业之子,王粲的继孙,曹魏集团的名士,哲学家、经济家、玄学创始人。王业甚有其继祖王粲的风范,自幼聪慧、才识过人,少年时已经是曹魏集团的风云人物,与曹魏后期名臣钟会齐名。王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口才非常了得,当时善于应辩的吏部尚书何晏,每次与其交谈,都会被王弼卓越的口才与学识所折服。不过,王弼也算是命运不济,二十三岁就英年早逝了,逝前官至尚书郎。
第六位:仲长统。仲长统,字公理,东汉末期名士。仲长统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少年时以博学多才、善文笔而远近闻名。仲长统早年游历各州郡,与各地名士交往甚密,但却从不热衷出仕,州郡屡次征召时都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汉献帝时,时任尚书令的荀彧举荐仲长统为尚书郎,后又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仲长统在曹操帐下效力期间,因其性格怪异且不拘小节,曹操对其不胜其烦,最终将其调回朝廷担任闲职。其主要事迹及结局不详。
济宁邹城人普遍被认为很好相处,不排外,热情大方,待人真诚。这可能是由于邹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形成了良好的人文氛围。当然,像任何其他地方的人一样,邹城人也有各自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总之,济宁邹城人总体上被认为是很友好的,值得信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