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八仙的前世是什么八仙的师父是谁济阳回河有个算挂的吗1、铁拐李
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肉身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肉身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
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2、钟离权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元时,全真道奉为“正阳祖师”。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
《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
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3、张果老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记载其为“邢州广宗人也”(今河北省广宗县张固寨村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张果只得进京。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
居然对面而看不见。《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4、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吕洞宾,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原名吕_("_”或作“岩”),字洞宾,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绰号回道人。
吕洞宾为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是中国传说中著名的仙人及道教的八仙之一。无论在道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
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
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至今在河南睢县仍然保留有明兵部尚书袁可立为祭祀吕洞宾而建的袁家山吕祖庙。
5、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
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生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一说她是宋朝人。
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
6、蓝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是唐末至五代时人。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
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却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热气(《续仙传》)。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而且颇具仙意。
其一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他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蓝采和居无定处,四海为家。
7、韩湘子
唐韩湘子,字清夫,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由于韩愈排斥佛老而不惜死,故而佛教方面编造出大颠禅师化韩愈;而道教方面则造出了韩湘子度韩愈来抵消韩愈所带来的影响。
8、曹国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流传的仙话也较少。其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
《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扩展资料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铁拐李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
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除上述以外,民间中关于八仙也有一些口碑传说,其中有则悲惨的“八仙过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
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
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
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八仙因为闹过海,沿海人们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理发业奉吕洞宾为祖师爷,相传阴历四月十四的所谓吕祖生日,各地理发业一般要热闹一番。民间祝寿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欢乐气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仙
民间有传说八仙的师傅是淮南王,也有传说八仙之间没有关系,自己修炼成仙的。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说八仙来自不同地方,都毫无关系。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扩展资料:
八仙成仙因由: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很多种说法,尤其是明朝以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八仙。一直到明朝时吴元泰创作了《东游记》以后,八仙才开始固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
八仙之首的铁拐李,在道教经典中本是相貌堂堂之人,一日偶遇太上老君,应邀出游。临行前,他将肉身托付给徒弟,若7日不回便可焚化。第6天,徒弟受到仙人托梦,告知母亲病危,便烧了肉身离去。铁拐李得知后慌忙附身于一具瘸子尸体,最终在老君的教育下接受了天意,被引渡成仙。
钟离权,原本是东汉一员大将,所以又叫汉钟离。当时吐蕃造反,钟离权奉诏出征。他带着权臣梁冀故意拨给他的老弱残兵,遇到敌人突袭,战败逃进山中。迷路之时,巧遇胡僧引路,最终见到东华帝君,得长生真诀、金丹火侯及青龙剑法,最终得道成仙。
吕洞宾原名吕岩,是个诗人。64岁时游历长安,在酒馆中遇见了仙风道骨的汉钟离在墙上写诗,便上前搭话。汉钟离邀请吕洞宾一起上终南山。凡心未了的吕洞宾没有答应,汉钟离让他在梦中体验了一场自荣华富贵到孤苦潦倒。醒来后,吕洞宾领悟了人生如梦的道理,才下决心和钟离权学道。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事最高的,号通玄先生。他本就是隋唐之交甘肃两当有名的道人。唐朝的太宗、高宗皇帝都曾想把他召进宫里,都被拒绝了,武则天的时候,终于同意动身,却在半路装死,尸体都腐烂了。最终还是唐玄宗想尽办法才得以相见,不过张果老又以年老多病为由,回到山中去了。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本名叫何秀姑,本是广州增城县一个豆腐坊家的女儿。13岁时遇到了云游到此的吕洞宾,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
八仙中的其余几位,蓝采和,姓许名杰,以前经常穿着破烂的衣衫,行于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韩湘子则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曹国舅,名佾,亦作景休,乃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之孙,但不喜权贵,而喜好修行,最终修炼成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仙过海(神话传说)
你好,济阳回河有个算挂的吗?有个专门算卦的,有个很有名济阳回河算卦的算命先生,一个七十多岁的大爷,算卦了很多人的八字,当官的、经商的、上学的等等,很多市里的人都跑去找济阳回河算卦他算。唯独一个不信命是注定的人,他是一个坚持做了将近十年善事的高中退休英语老师,结果他比算命先生算的多延寿了十几年,这件事我们镇上老一辈的人都知道。人生有定数,唯多行善事可解。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洞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奖惩善恶。人活着,宜多行善事,多积德行善,多心存善念,并且始终坚持日行一善,就是每天都坚持做一件好事,为自己、孩子、家人积累福德福报才是正道!福生无量天尊。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