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有的八字结婚不能拜堂,先生说不能接亲广州结婚有什么习俗听说摆酒前3天要穿新衣服,是真的吗算命先生说不能拜堂,不能接亲,该不该信为什么有的八字结婚不能拜堂
婚嫁习俗由来已久,汉代已形成,至今仍在沿袭传承。传统的婚嫁习俗比较繁杂,20世纪初形式有了简化,60-70年代曾被“化”的婚嫁仪式所取代,80年代又逐渐恢复。但程序、礼仪已有了较大的,形式、内容有了很大的简化。俗话说“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因面积广,人口多,行政区划又几经变化,因此各地又有自己的独特习俗。
主要的婚俗是:
一、定亲
1、说媒旧时,农村有早婚的习俗,有“闺女过了十七、八,不填房就嫁穷家”,“闺女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仇”之说。所以,女孩十五、六岁就得找婆家,由父母委托媒人,媒人根据女方本人及家庭条件物色男方。一般的情况是,条件相当、门当户对。然后,争取女方同意,再去说媒。
2、合年命男女双方家庭同意后就要合年命。合年命就是查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生辰八字和属相合不合,如果合就能定婚,如不合就不能定。它是婚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起决定性作用。
合年命后的婚姻状况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上等婚、中等婚和下等婚。另外还有犯忌的“断头婚”。口诀如下:
自古鸡狗泪,从来白马怕青牛。
蛇见猛虎如刀斩,猪配猿猴不到头。
龙见兔子云端去,老鼠遇羊一命休。
命相不合,男女双方无论如何是不能结婚的。
3、看家庭合过年命之后,只要不属断头婚,男女双方就可以作亲。
有的女方认为,媒人的话不能全信,为慎重起见,想方设法打听男方家庭的真实情况。更好的办法是亲自到男方家里去看。通过实地观察,穷富情况一目了然。但考察男方家庭情况,一般都是搞突然,否则男方有所准备,那就看不到真实情况了。
看家庭情况,有女方亲自去的,也有女方父母偷偷去男方村里打听的,只有亲眼过目,心里才踏实。
4、相亲女方到男方家里看过家庭情况之后,如果没有什么意见,就可以见面,即相亲了。相亲的地点有的选在媒人家里,有的选在集市上。男女双方由家人带着,如果打算见面后买东西,男方还得带备用钱。
见过面之后,如果双方都满意,有的就在集市上买衣服、鞋袜之类的生活用品,作为定亲物。男方还要再办一桌酒席,请媒人和女方家里人吃顿饭,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
5、传启男方给女方买衣料、化妆品、首饰等物品,派人给女方送去,叫传启,也叫传柬,下柬子。
传启的时间一般都选用农历的双月双日。好事成双,双数吉祥。
去传启的人必须是两名男性,而且是两辈或三辈人,另外媒人必须到场。
传启有传小启和传大启之分。传小启,就是只买几件衣物送给女方作挡头,表示双方同意这门婚事,俗称“过红”。传大启,要有包袱,包袱意为包福。包袱皮子是大红布,二尺半见方,也就是长宽为70-80公分左右。传启的当天早上,由本家族的婶子或来包包袱,但必须是儿女双全的夫妻俩,俗称“全乎人”,否则,不能给人包包袱。
包袱内除了布料、鞋袜、化妆品及首饰等物品外,还要有吉祥物。如:用红纸包一点盐,象征贤惠;包上一点麦麸子,象征带去福份;包上一点面和米,象征米面夫妻;包上一对葱,象征聪明而嘉禾长青到老;包上一对艾草,象征恩爱夫妻;上面用穿引红绿丝线的钢针关好,象征实心实意天作之合。包袱里还有用红纸制成的两个大信封,叫“启”,内装红、绿纸,上头写“天作之合”,底下写“白头偕老”,中间写男女双方的姓名,表示“红纸绿贴是亲戚”。
包袱包好之后,传启的人就可以送往女方家。如果男方要求近期结婚,在传启的同时,委托媒人索要女方的生日,即“生辰八字”,以便选择吉日良辰迎娶新娘。因而,男方需要增加一对果盒或者四包果子。女方家人见到果盒就明白,男方要女方生日。如果同意,就给“开生日”,把女儿的生辰八字写在大红纸上让传启人带回。
6、看日子女方的生日送达之后,男女双方就可以准备办喜事了,但首先是看好日子。看日子,是由男方根据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找人合查,确定结婚的日期。但男方的父母当年若有一个是四十七岁或五十一岁,那这一年是不能给儿子娶媳妇的,这是一个忌讳。长期以来有个说法“四十七、五十一,家有长子不娶妻“。
至于哪一月结婚,要根据女方的属相推算出来。一般按照农历月份选择。大和月的口诀如下:
鸡兔巧逢正七月,虎猴二八正相合。
猪蛇适宜用三九,龙狗喜欢四、十月。
牛羊赶五和十一,鼠马六腊喜气多。
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按口诀的说法来确定结婚月份,那就叫借月。借月结婚时要使“镇唬”。至于哪一天是好日子,主要看女方的生辰八字了,用的日子与她本人的命相是相生还是相克。所以,选择结婚日子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二、出嫁
女子出嫁也叫“出门子”、“出闺”。日子看好之后,由先生把看好的日子分别写在红绿纸上,红纸由男方保存,绿纸由媒人送到女方家里,女方根据看好的日子作好出嫁的准备。其习俗主要有:
1、过轿路远的需头日去轿,路近的当日去轿。有钱人家为图热闹,在女儿出嫁的前一天,要求男方雇的唢呐班、花轿来到女方家里吹打。到了晚上由接来的亲戚出钱点响,一直吹到深夜,当天晚上就住在女方家里。
2、压轿轿到女家庄头,女方派一男孩前去坐轿。
轿到女家,奏喜乐,迎轿的先放鞭炮,男方带轿的也跟着放鞭炮,并将“妆衣”、“青龙贴”交给女方家问事的人。
3、妆男方带轿人放妆鞭炮,乐手奏妆曲,新娘换上妆衣,梳洗打扮。
4、装箱由女方的婶子或嫂子装箱。箱底先铺红纸,再放衣物,并放上压箱礼。装好后,在箱子上贴上封条。在桌屉里放上艾棵(意恩爱)、麦麸皮(意幸福)、大葱(意聪明)等。
5、伴娘方言称伴娘叫“老伙计”、“跟屋的”,就是女方父母怕女儿到男方家里受委屈,花钱雇一位年长的陪伴女儿一起去婆家。伴娘的任务是全权负责出嫁人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嫁娶那天如果人家闹得历害,伴娘还要起到保护作用。伴娘一般要陪伴新娘三、五七天,最多也有陪一个月的。
6、坐花轿二十世纪60年代前,女子出嫁必须坐花轿。花轿是木质的框架,周围用轿衣蒙上。轿衣是绸缎布做的,上面绣有龙和凤。轿顶四周有塑像,非常好看。花轿由四个轿夫抬着。前面还有一个打伞的,叫遮阳伞。
7、拿嫁妆不管谁家的女儿出嫁都得赔送嫁妆,有多多赔送,有少少赔送。“赔不尽的闺女,办不尽的年”说的就是赔送闺女和过年一样无尽无休。嫁妆有“大八件”、“小八件”之说,一般人家赔“小八件”,富者赔“大八件”。嫁妆全部找人抬送,婆家再远,也得抬送嫁妆。“拿嫁妆,好生意,抹下扁担吃东西”。吃过饭,男方家里还要“开赏”(过去是一包香烟二元钱)。所以,庄邻都争着去拿嫁妆。
8、发嫁发嫁的时间要看路程的远近而定,路程远的就早发嫁,路程近的就晚发嫁。北部的习俗是,新娘须在中午十二点前到婆家,而南部则相反,越晚越好,但不迟于天黑之前到婆家。发嫁前开始梳妆时,唢呐班来到门前吹“红孩出嫁”曲,待梳妆完备后,就可以发嫁了。
9、照轿由女方的婶子或嫂子(儿女双全者)燃红纸在轿内绕一圈,表示驱走。
10、抱轿事先找好一把椅子放在门口,由出嫁人的舅舅、叔叔或哥哥、弟弟将其抱出来,放在椅子上,再抬到花轿前上轿。因出嫁人脚不能沾地,从屋里走到门口时,必须倒穿的鞋,表示不沾娘家的土带给夫家。出嫁人还要哭,叫“哭嫁”,也称为“哭轿”。哭是好的,哭得泪水越多,说明留给娘家的财富越多。泪水示为“金豆子”。不哭反而不好,娘家人要劝其哭。待一切准备停当后,就可以鸣炮奏乐,发嫁起程了。
11、送轿发嫁之后,娘家男性亲属一起出来送轿,有的人跟在轿的后面,有的走在轿的前头,让轿慢行,唢呐班走在前头边走边吹,一直送出庄才停轿。娘家人对嫁女进行一番规劝,让其止哭。除送客的以外,其他送轿的人返回家,轿夫可以大步溜星地抬着花轿走了。带轿的包里装有“青龙”贴子和鞭炮,遇到桥就贴一张青龙贴,放一挂鞭炮,以避。如果在路上有两顶花轿相遇,都想抢占“上风”,就由两个新人互换手帕解决。
12、送大客女儿出嫁都有送大客的习俗。送客必须是两个人以上,而且是两辈人。女方如果有舅舅,更好是舅舅去;没有舅舅的,就是自已的叔叔大爷去一人,哥哥弟弟去一人。送客的人必须在上有一定地位,更好有文化,能说会道,还要能喝酒,因为其行为举止代表娘家人的形象。“大客”的职责一是把花轿安全送到男方家里;二是与亲家见面说说客套话;三是喝酒;四是照房,到新房屋看一看,告诉新娘要孝敬公婆、尊老爱幼等等。
三、迎娶
娶亲,又叫“带亲”、“成亲”、“娶媳子”。它有一定的程序,每个程序缺一不可。
1、套喜被请儿女双全者套被,并在被的四角分别放上红枣(早生子),红花生(插花生儿子),白果(白头偕老)等。
2、套妆衣套时边套边唱“红棉裤,白裤腰,白头到老,步步高”。
3、铺床请儿女双全的大爷、叔叔婶子用高粱秸、谷草、芝麻秸等多籽植物(寓多子)铺床,用大红纸包青砖垫床腿,并唱铺床歌,放枕头歌。
4、滚床找晚辈的小男孩2-3个,铺床人用碗罩住两三个红鸡蛋在床上推滚,唱“红鸡蛋满床串,明年生个大头蛋”。男孩们在床上翻滚一番后,分吃红鸡蛋。
5、贴喜联婚日的前一天,主家就要找人把喜联写好,所有的大门、小门都贴上喜联,本族人家的大门上也都贴上喜联。营造喜气洋洋的氛围。
6、烧喜纸就是到祖坟上烧纸、磕头、放鞭炮,让们的在天之灵知道自已的后代子孙结婚了。因为是喜事,所以叫烧喜纸。一般由一个比较年长的老人挎着箢子,里面装有铰好的火纸、裁好的红纸条以及鞭炮、果贡等物品,走在前头带路,唢呐班跟在后面,小陪客顶着花席和新郎一起走在最后。来到坟前,摆上贡品,在上用土块压一张红纸条,点燃火纸,小陪客和新郎跪着磕四个头,然后点放鞭炮。
7、迎轿迎轿队伍一般由4——7个少女组成。她们身着鲜艳的服装,在院子里排好队等候。当听到迎花轿到来的鞭炮声时,她们便从家里走出来,缓步而行。走在最前头的少女手里捧着“壶”,寓意保一生平安;另一女子端一茶盘,上面放有小碗蜂蜜,轿门时,用一指蘸蜜抹在新人口角处,以示甜甜蜜蜜。
领亲的应是一男一女夫妻俩。男的捧着斗,斗里装着五谷杂粮和一面镜子(代表白),并插着一杆秤(称心如意),用一条青色的包头巾蒙着(代表青,与镜子合起来叫清清白白)。后面跟着一个“上头”的青年妇女,行走时要稳重且慢。
8、下轿花轿来到离家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新娘要等迎轿的来到后才能下轿。“要想发,大伯姐拉”,新娘由大伯姐上前扶下轿。下轿后,要“走席”。席共两条,由两位儿女双全男子在席的两边将席抬起,从新娘身后越过头部铺在新娘落足的前方。走席意为“传喜子”,有的地方传麻袋,叫“代代相传”。进了大门,抱斗的人要抓五谷撒向新娘的脸或头部,叫“撒喜”;进大门不远,有一个大铁盆,里面燃烧着松枝,新娘必须从火盆上跨过去,示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院子中间还有一个马鞍子,同样跨过去,示今后一生平平安安。
9、撒帐撒帐,又叫“撒喜”。待新娘子下轿,撒帐人把麦麸、白果、花生、红枣撒向新娘,边撒边唱“一撒荣华富贵,二撒金玉满堂,三撒良田千顷,四撒骡马成群,五撒五子登科……”。
10、拜堂院子中间放一张桌子叫“天桌”,上面点燃一对红蜡烛,桌子底下拴有一公一母两只鸡(长命鸡),鸡脖子上套着用红纸剪成的套脖。新娘来到天桌前,新郎早已在此等候,两人并肩好。先由领亲的在天桌前点燃松枝烟火,然后宣布结婚典礼开始,鸣炮奏乐,接着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11、坐帐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走席”的用席遮挡住洞房门,把闹喜的人赶出去,然后开始“坐帐”。“上头”的人先把长命灯点上,让新郎新娘面对面的坐在床上,接着就是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蒙头红子,这时夫妻二人才之一次面对面。床上放一只斗,两人同时用脚蹬斗。
12、上头由儿女双全的婶子或嫂子两人,手拿拜盒,内放两个红鸡蛋,一根打结白线,一包。“上头”人先拿红鸡蛋在新娘子的脸上滚三滚、划三划,口唱“今天上头入洞房,明年早生状元郎”。并念念有词:“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果子,明年吃你红鸡蛋”。
13、开脸由“上头”人用沾上的白线,把新娘子额头上的汗毛绞去,叫“开脸”。“开脸”后,姑娘即成媳妇了。
14、吃长生面坐帐之后,由厨师煮一碗挂面,叫“长生面”,但面不要熟。当新郎、新娘吃“长生面”时,还要问“生不生”,新郎新娘一般都说“生”,以此讨生子口彩。此时有人将床底两只“长命鸡”用木棍赶出,如果公鸡先出来,预示婚后先生男孩,母鸡先出来就先生女孩。
15、送房即闹洞房,是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郎、新娘结婚的当天晚上,由事主备下几桌酒席,摆在院子当中。新郎邀请亲朋好友、庄亲庄邻前来参加送房(以年轻人为主),一般在15-30人左右。其中必须有能说会道的人当,相当于婚礼司仪。语言要幽默、逗笑,能想点子让新郎、新娘出洋相,使仪式热烈,笑声不断。
天黑以后,先把桌子摆好,一般是4张桌子摆在一起。送房的人围坐在周围,用蜡烛照明。先端上四个果碟子,再端上四个凉菜,凉菜上齐,送房开始。唢呐班开始吹奏,鼓乐齐鸣。安排人员坐定,自已坐在中间,高声:“一进大门喜洋洋”,众人应和:“好”,“新郎请俺来送房”,“好”,“对对花烛前引路”,“好”,“两边鼓乐一起忙”,“好”,:“好,咱喝。”大家一起端盅,头一杯必须一饮而尽。三杯酒过后,开始请新郎。道:“织女久在河边等”,“好”,“快架鹊桥渡牛郎”,“好”。这时,新郎到场,坐在旁边,先陪客人喝三盅酒,然后再逐个劝酒。接着请新娘出来参加仪式,也要喊“好”。新娘必须由晚辈或比新郎小的同辈。请之一遍,新娘不会出洞房。那就二请、三请,直到请出新娘为止。
新娘入场后,开始端上热菜。每桌一般6至8道菜。接着,开始唱观新娘的唱段。新娘敬酒时,仪式到了,送房人开始出新郎和新娘的“洋相”了。有的要求新郎、新娘换裤腰带;有的用线拴一个苹果,让新郎、新娘同时用嘴去咬;有的用线拴一块糖果,让新娘新郎同时去吃等等,花样百出,刁难新郎、新娘。
送房,一般闹到深夜才收场,至此,婚礼宣告结束。
四、回门
闺女出嫁之后就是人家的人,不能像在娘家那样自由了,什么时间走娘家要征得公婆的同意,否则就不能走。特别是婚后之一次回娘家,必须娘家来人接。
婚后第几天接送,很有讲究。回门时间一般是娘家定的。有接四还四的(取越过越恣的谐音),就是结婚第四天接走,在娘家过四天再送回来。也有接七还八(取越过越发的谐音),就是结婚第七天接走,在娘家过八天送回来。还有接九还九(取越过越有的谐音)。现在,一般都改为“忙三天”,之一天结婚,第二天接回娘家,第三天送回。
回门那天,娘家要送给女儿九十九个馒头、两只鸡(一公一母,也有光是公鸡的,叫回门鸡)、一个拍子(用秫秸莛子串起来的)、一个篾列子,还有回门鞋(公公婆婆小叔子等每人一双,有几口人就做几双)。回门鞋是嫁女自已做的,一是表示对公婆的敬重和对小叔子等人的关爱;二是显示针线活手巧的功底。回门鞋宜大不宜小,小了算是给家人小鞋穿。回门之后,整个结婚程序才算结束。
2007年,婚俗被市列入市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文高伯华尚化启】
以上就是与为什么有的八字结婚不能拜堂相关内容,是关于婚姻的分享。看完先生说不能接亲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广州的新、旧式婚俗对比广州的旧式婚俗一直贯穿着中原的古代传统婚俗,而中原古代婚俗则是沿袭《周礼》之六礼而来,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个环节,既繁琐又不能有丝毫的轻待,广州民间的旧式婚礼顺序大约是这样进行的:(一)、送年庚古代称“问名”即女子的庚贴,俗称“问八字”。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时,女家接到庚贴后,用红柬写上“坤①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由媒人带回男家,男家将女家的庚贴放在祖先案前或米缸内3-7日,如果家里没有打破器物和发生不吉利之事,就将女庚和男庚同时交给算命先生推算,若男女“八字”相配,即将男子年庚亦用红柬写上“乾①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托媒人交给女方,如彼此合意,即择日下定。如遇“八字”相冲,婚事就到此为止。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广州的知识青年开始崇尚自由恋爱,基本冲破了单纯由父母包办、媒酌之言的封建枷锁,青年男女经媒人引见后,可以直接相见(相睇:相亲之意),如双方合意,男方即要封“利市”(红包之意)给媒人表示答谢之意。时至今日,虽然男女的交往比以前赠多,可是由于很多大龄男女的存在,让相睇在广州还是沿袭到今,媒人只不过是牵针引线,让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刻相遇,也算是一种功德之事,并不是在乎那封媒人利市。(二)、小聘即男女双方的家庭经过交换年庚后,把“双造八字”写在龙凤礼书上,和聘礼一起交由媒人交给女家决定婚约,至此,姻亲关系也就算成立了,今日广州此做法相当于定婚的仪式,有些青年男女比较注重,定婚仪式也郑重其事,摆酒宴请宾客。(三)、大聘即结婚前两家亲家互送聘礼的仪式。男方向女方送去的聘礼应有礼金、礼联、鱼肉、鸭蛋、海味、香烟、礼饼、糖果、槟榔等;女方回以响糖、棋子饼,以及新郎所穿用的衣帽、钱包、鞋袜等物。此过程是不能疏忽的,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 1、哭嫁待嫁新娘此时便被“软禁”起来,叫“住阁”或称“上阁”。请一些年龄相仿的女友相陪(伴阁),开始“叹情”即哭嫁,一般多为叹父母的恩德,舍不得离开父母以及痛骂媒人割断父母和女儿之情等,此俗在各省各地都比较流传,譬如湖南土家族姑娘的哭嫁,那才是堪称一绝,有的长达两个月,短的也有十天半月,不仅是一种离情别绪的倾诉,也是一种聪明才智的显露,出嫁当日要放声大哭,旁人常被感动得潸然泪下,可见哭嫁是一种欢庆的体现,可是到现在广州基本上是淡化了此俗,出嫁女依依不舍之情是有的,可是在喜庆之日欢乐吉祥才是最浓厚的色彩,现今姑娘待嫁是笑口吟吟,甜得入心入肺,哪还有哭俗的存在? 2、安床男方在迎亲之前,将新房粉刷一新后,安置新房是一道重要的程序,这关系到男女双方在婚后是否能够幸福、生儿育女、瓜瓞连绵。因此安床要选择良辰吉日,邀请家境富有、儿孙满堂的“好命婆”来主持仪式,在新房内摆上各种供品,安置好新床,念四句“百年偕老,福禄鸳鸯,琴敦瑟好,牙笏满床。”这里有个习俗最为可喜,若在安床时,放一个小孩童,如果恰逢小孩童能在上面拉一泡童子尿就更加吉祥如意了。(四)、送嫁妆这是一项非常繁杂的送嫁礼仪,诸如日常生活用品,除了睡床之外,都一应俱全,尽显女家的丰厚,俗话有说“贴身家嫁女”(赔尽全部财产嫁女儿之意)一点都不假,嫁妆的丰厚显示了女方日后在夫家的身份地位,时至今日,在男女双方趋向平等地位的历史大环境下,嫁妆也没有丝毫地含糊,大致有金银珠宝(象征性的一两件即可,代表父母长辈的祝福)、四季衣服、被褥帐帘、锦绣花枕、火钳、剪刀、盅盂碗碟、台椅箱柜、漆器盆盒、刀尺针指等,其中有一件物事是决不可少的就是“子孙桶”(便桶),此桶外边漆成红色,桶内装有红线穿连的铜钱、百果等,桶面上盖上两块红绿布,在亲友中找一个男童开盖,放在新人房榻侧,代表子孙连绵。时至今日,此桶用红色的高脚毯盂来代替,但此俗决不能免除。[Page](五)迎亲礼这是整个婚礼中最惹人注目的仪式,古时男家要预先聘请专业仪仗队,大致有高灯、大灯笼、彩亭、彩旗、八音锣鼓、花轿等,现如今已经用高级豪华的轿车代替,通常都是在良辰吉时到达女方家门,在门外大声叫门,门内的伴娘与女友们则紧闭大门,大索“开门利市”,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志斗勇的战争”。这开门有两道门,一道为大门,另外一道则为“闺房”之门,大门特别难以叫开,女友出尽方法“刁难”新郎,有的让新郎做一百个俯卧撑,有的要新郎唱歌传情达意,有的要新郎跳舞尽显新人的身手敏捷,场面非常热闹,而此时,能说会道的伴郎与伴娘则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他们充当着“闹事者”与“调节者”的双重身份,既不让场面冷淡又不让场面闹得不可开交。“开门利市”是免不了的,通常取其吉祥的意味,“八八八”、“六六六”、“二八八”、“一六八”都不等,女伴的本事越高,得到的利事就越高,由女伴共同分取。“闺房之门”也不是那么好开的!男方要全家的寻找翻遍,寻找女方的鞋子,然后找到之后门才能开,由新郎亲自为新娘穿上新鞋,两人幸福美满地手拉手步出闺阁,也算是保存了古代“出阁”的传统。接着新郎与新娘拜别父母,新郎要对岳父母说放心将女儿交给我吧,然后新郎抱着新娘一直抱进新车,不让新娘沾地是自古以来都应牢记的道理。娘家的父辈要送女儿到半路才回家,如果新娘有胞弟,则胞弟需要陪着姐姐到新郎家,俗称“舅爷仔”。说到此处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舅爷鞋”、“姨仔裙”这两样东西决不能含糊,必须由男方出钱为女家的胞弟、胞妹购买新鞋子,新裙子,也算是男家的门面光辉。接新娘的轿车选择的路线都很长有讲究:广州人无论远近都喜欢兜路一定要经过:吉祥路、恒福路、长寿路等寓意吉祥富贵的路。接新娘的轿车来到男家门口,新郎必须还得做体力运动,将新娘一直抱到家门口。两人要跨过放置在门槛上的火盆,登堂与新郎并排向外拜天地,转身向内拜祖宗,然后夫妻对拜。还要特邀请“寿星公”为新郎新娘祝福,举起玉如意向新娘轻扬三下,口念:“多福多寿多男子,大富大贵大吉祥。”祝福完毕后,由礼生(现称司仪)高喊赞礼:“梁鸿配孟光,五世得其昌,共挽同心结,牵红如洞房。”接着交一条长红布给新郎牵着新娘拥进洞房,现在这些程序上已经简化,但是并没有消除。紧接着要举行“撒帐”仪式,新郎新娘并排坐在床沿,放下帘帐,由“好命婆”向帐前帐后撒红筷子,意祝新娘“快生贵子”,撒毕,再由“好命婆”向新郎与新娘喂食莲子羹,意为“连生贵子”,交杯酒也是保留的传统的节目。然后由男家宴请双方宾客,称为“新抱”宴,大宴宾客,大家酒酣畅快,喝“新抱茶”。如今男女平等显示在双方联姻的行为上,婚宴由双方共同宴请,场面更加浩大。宴毕,闹新房是必不可免的,多为新郎新娘的姑表兄弟姐妹朋友同学等,发展到今日,闹新房已经有外挪到卡啦OK的趋势,既方便了大家尽兴,又不妨碍新婚。婚礼最后一项目就是三朝回门,回门又称“归宁”,即新郎新娘陪伴新娘三日之后回娘家,送金猪以示感谢女家培养了如此优秀的媳妇给男家之意。这些习俗虽然很繁琐,虽然时代变迁,仪式简化了不少,但还是很累人,不过人一生结婚只有一次,即使再累也是值得的,现今结婚,全过程都有摄像机拍摄,刻录成VCD值得一生的留念。以上是广州的新旧的婚礼习俗的变更,大体上还是沿袭以前的古俗,但无论如何变迁,吉祥、欢快、幸福还是主旋律。以下要说的几个婚俗基本上已经消失,但在广州的民俗中是不得不提的一些风俗旧貌,在此简略描述且权作缅怀昔日风情民俗。二、“公鸡代婚”以前广州有一种陋习,即用公鸡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成亲,它是一件不平等婚姻的体现,其历史根源为广东地区多侨居国外的子弟,到了当婚年龄希望在家乡找一女子为妻,以便照顾年迈的父母,于是“公鸡代婚”的陋习就产生了,一切过程都与正式的婚礼相同,可是新郎却是公鸡。女子的悲惨命运只是开端,有的女子结婚一辈子都是守着活寡,于是有了“螟蛉子”的产生,此种婚姻是可悲的,是封建和贫穷的产物,是一种不平等的婚姻,到现在已基本上消失了。[Page]三、冥婚相对于“公鸡代婚”的不平等的婚姻来说,冥婚则显得活稽,是过去广州婚姻陋俗中一宗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所谓冥婚或鬼婚就是双方家长为未婚先死的儿女缔结姻缘。日期一般选择在三月清明、七月盂兰节(鬼节)、九月重阳节进行,手续比较正式的婚礼较简便,此陋俗在建国后就已基本消失。四、阻头、跨头与贞女因兄姐未娶嫁而延误弟妹的婚期者被称为“阻头”;若弟妹先于兄姐婚娶的则称为“跨头”。广州地区有“阻头不便,跨头不详”的忌讳,但时至今日,此忌讳就用送新裤子来避邪挡灾,也就过去了。过去广州的妇女最重视贞洁,到处出现节妇、烈妇、贞女,究其根源产生的原因有三: 1、夫死后不能再嫁,再嫁则不容于人。 2、守寡后,不能有瓜田李下之嫌疑,否则招来杀身之祸。 3、有种认为与人同房为羞辱之事者,逃婚或干脆离家让丈夫另娶小妾,落得自身“干净”,1958年之后新的婚姻法开始颁布实施后,婚姻自由使到妇女有了平等自由的婚姻。五、自梳女与不落家自梳女与不落家是封建制度下于清代后期兴起的一种畸形的风俗。大家可能对于八十年代港产电视《红头巾》的记忆犹新,里面描述的就是自梳女悲惨经历,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自梳女的悲壮人生的真实史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自梳女逐渐消失。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中心,特别是顺德、南海、番禺、中山等县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尤其是缫丝业的昌盛,造就了独立自主的新一代女性,他们为了避免结婚后在男家遭受苦累与生儿育女的折磨,自食其力后便发誓永不嫁人。“姑婆屋”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就是自梳女的居住地方,自梳女在经济上独立,通常都有自己的一门看家本领,能够在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不依靠男人。“不落家”与自梳女有相同的背景,无法“梳起”就在朋友的帮忙下避免与丈夫同房,然后“三朝回门”后就独身,名曰已婚,实则独身,俗称“不落家”。这些风俗在建国后就逐渐消失,在男女趋向平等的今日,相信不久的将来“自梳女”“姑婆屋”都会成为历史的沉淀之物。六、重行花烛广州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奇特风俗,即老夫妻结婚满60年时,再举行一次婚礼,俗称“重行花烛”,或称“再行金婚”。即是夫妻结婚期满60年之外还要符合以下条件: 1、妻子是原配。 2、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外孙齐全。 3、老夫妻身体健朗。 4、家庭经济宽裕。因为要具备以上条件的人确实不多,因此显得特别的珍贵,其仪式举办得比初婚还要隆重,热热闹闹,皆大欢喜。以上的资料只是提供参考不必完全照做!
采纳哦
其实算命的本意就说说你能预知未来发生的事情?你认为你能预知未来么?
假如一个说自己能预知未来,哪也就是知道之后的事情了,假如有坏事,你说他能不想办法改变么?但是改变了这个预知就是错误的,因为你的预知就错了,而这个改变可能会改变很多很多,到最后可能导致一些事情的混乱,所谓的正常应该发生的事情不能按正常的发生,一切未来都变成了另一个分支.所以说,假如一个人能预知未来,也只能当旁观者,不能当未来的改变着,如果改变了,可能带来的后果是无法再预知的了,所以如果算命的人真是参透五行八卦其中的哲学理论的话就不会去算命了,因为你知道了如果试图改变就造成混乱的这个道理
上面的一切推理来自假设,如果假设真有人能预知未来,所以预知未来会给未来带来磨灭行的影响.所以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哪咱们的世界又是另一个样子了,又反证明了上面的假设在咱们现实生活中无法预测未来.
而且算命的不是长说什么天际不可泄露,他为什么泄露给你,泄露天机遭天谴哦,为了你个不相识的人,他自己作践自己?我想算命的人不傻吧,一般这样的你们肯定去求他们,如何破解,然后给他钱,他帮你们消灾,明白这个道理了吧
其实算的准的往往是一些心理作用,只要有一点点相似都会想其中靠拢,这是人的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思考行为,而一点靠不到边的预测和灵感你往往一笑了之,所以即便1%的准确率也被100%信任率所取代了,所以造成了你感觉自己能预知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存在,也就不存在天机了,自然没有天机泄露一说,所以你即可放心了,今天晚上的决定是靠你自己去争取的,不是靠什么上帝,不是靠什么神佛,是神佛和你国日子还是妻子和你过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