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越剧何文秀算命台词《马二先生游西湖》的全文马二先生游西湖(上)何文秀
出处:《何文秀玉钗记》本质:越剧传统剧目
剧种:越剧改编者:陶贤
第一场遇霸
何文秀:(白)娘子,随我来(唱)轻舟越过千里路岸上风光美如图。
王兰英:(唱)望长空,双双燕儿冲霄过,它也是,夫唱妇随奔前途。
何:(唱)看池塘,鱼儿对对戏碧波,它也是,情投意合永相和。
何:(唱)娘子啊,行来已是海宁城。
兰:(唱)官人啊,晚霞满天早投宿。
何:(白)仁翁(唱)小生名唤何文秀,祖籍家乡在常州,雪案萤窗几春秋,书剑飘零系乡愁,今日里,赴京待试过宝地,欲洗风沙把旅店投。
张堂:(唱)旅店繁杂不方便,寒舍宽敞客可留。
何:(唱)我与你,萍水相逢怎打扰.
张:(唱)我对你,一见如故喜心头,今日有缘来相识,愿订金兰结知友.
何:(白)还未请教仁翁尊姓.
张:(唱)姓张名堂阀阅后,愿与你,吟诗会文共相守.
何:(唱)他那里一片殷勤情谊厚,快心热肠世少有,盛意相邀怎相却,(白)哎呀,不可啊,(唱)异乡客地,行止谨慎免疏漏,(白)仁翁(唱)我携妻挈眷同行走,这海宁不能多居留,打扰仁翁不相宜,旅店小憩无苛求,知遇之情感不尽,这邀留之情我心领受。
第二场中计
王兰英:(唱)官人勤读惜寸阴,我亲奉香茗敬夫君。
何:(白)如此有劳(唱)娘子昔日里,梁鸿孟光传贤名,今日里,文秀何幸配兰英,你本名门千金女,我是穷途落魄人。
兰:(唱)知音何必论门庭,何况你,满腹经论有前程,你虽是,合家受难遭颠沛,定能够,驱散乌云见光明。
何:(唱)恨严嵩,结党营私专朝政,害得我,父母双亡祸灭门,为谋生,我渔鼓简板吐不平,道情唱到绍兴城,得遇娘子怜忠良,牡丹亭上赠花银。
兰:(唱)想不到,爹爹误认有私情,整家规,要逼你我江中沉。
何:(唱)幸蒙岳母明大义,黑夜相救双逃奔,从此是,同命相怜共相依。
兰:(唱)从此是,形影相随心连心,我怜你,龙困沙滩难飞腾,我敬你,胸怀鸿图志凌云,仰慕情深托终身。
何:(唱)我是因祸得福结良缘,娘子啊,你为我,断了堂上父母情你为我,抛头露面走风尘,这恩重如山无以报,我魂梦不安心不宁。
兰:(唱)官人啊患难夫妻共死生,道什么谢来讲什么恩,愿只愿,你春风早得意,我离乡背井无怨声,愿只愿,恩爱夫妻能白首,我受苦受难也甘心。
何:(唱)娘子勉励谨记心,我和你,生死祸福永不分,有朝一日步青云,我定要,整饰朝纲除奸佞,到那时,伸冤雪恨报父仇,凤冠霞帔谢夫人。
兰:(唱)飞针线,为官人缝制罗衫,明日里,重束装,再度关山,但愿得,遂壮志,云开雾散,衣锦归,谢高堂,骨肉重圆。
兰:(唱)樵楼二更响耳畔,独对孤灯心绪乱,想起了店家方才吞吐言,愁云阵阵心头卷,灯残更见月临窗。
兰:(唱)玉漏三更心愈寒,左等右等夫不转,望穿秋水坐立难安,莫不是,官人他吟诗会文误时间,莫不是,今夜晚忘了叮咛把杯盏贪,莫不是,那张堂另有巧计内中瞒,莫不是,鸿门宴,酒席之间起祸端,夜愈深心愈寒,等得我愁肠百转,神思昏倦。
张:(白)小娘子啊,(唱)你夫量小酒喝醉,在我府中昏昏睡,怕你在店挂心怀,我特地夜半送信来。
张:(唱)你独守空房夫不回,冷清清,还是区区来作陪,小娘子啊。自从那日将你会,我神魂颠倒把相思害,今夜你夫不能归,天赐良机莫相推。
兰:(唱)你色胆包天无羞愧,枉穿衣冠是兽类,调戏民女该有罪,唤地保,绳捆索绑送衙内。张:(唱)我父为官列三台,干爹严嵩居相位,一呼百喏谁敢违,你叫破喉咙无人来,来来来,今宵织女把牛郎会,明朝保你有富贵。
扩展资料:《何文秀》是越剧的传统戏。原来有上下两本,分两晚演完。上本描写何文秀本是官家子弟,父亲做大官,自己是秀才。后来受奸臣严嵩之害,全家遭殃,只有何文秀逃出来,靠唱道情维持生计。
那天王兰英的父亲做寿,叫何文秀来家唱道情,王兰英见何文秀身世可怜,又有才有貌,叫丫鬟领他到花园相见。当时出于同情和爱慕,赠银给他读书赴考。谁知被王父撞见,认为女儿与唱道情的穷小子私订终身,辱没了门风,把何文秀与王兰英装在麻袋里沉入水中处死。
王母疼爱女儿,暗地命总管撩起麻袋,救出二人,命他们成婚之后逃往外乡。
他们小夫妻逃到海宁。当地首富张堂依仗严嵩的势力,鱼肉乡民,无恶不作。他看中了王兰英,设计陷害何文秀。后来何文秀被狱卒(或解差)救出,王兰英也被开茶馆的杨妈妈救下。这是上本的故事。
何文秀二次遇救逃出以后,做了官(巡按),到海宁微服私访。他打听到妻子的住处,正逢妻子为他做三周年祭,他因张堂末除,怕走漏风声,没有马上和妻子见面、相认,却假装算命,替妻子写了状子,最后处决了张堂,夫妻团圆。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蘧公孙书坊送良友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马二先生是一个久试不第的科举中人,年纪大了,还没有找老婆。给人家做幕僚书案,囊中羞涩,又是一个喜欢吃的,平时又吃不大好。看看他日常都是如何娱乐的。马二的确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坏吗?不见得。他非常节俭,为人也算厚道,有一点生理需求,只好通过“游西湖”来解决。明清时代的知识分子,由此可窥一斑。就是现在,莫不也有借鉴意义。大师吴敬梓笔下果如椽。他写人真是入木三分,真要好好品味。
吴敬梓真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服!
……
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营弦楼”。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掮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合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吃完了出来,看见西湖沿上柳阴下系着两只船,那船上女客在那里换衣裳,一个脱去元色外套,换了一件水田披风;一个脱去天青外套,换了一件玉色绣的八团衣服;一个中年的脱去宝蓝缎衫,换了一件天青缎二色金的绣衫。那些跟从的女客,十几个人也都换了衣裳。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他遮着日头,缓步上岸,那头上珍珠的白光,直射多远,裙上环佩丁了当当的响。马二先生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
往前走过了六桥,转个弯,便象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顽?”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药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旁却在外面,那热汤汤时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出来过了雷峰,远远望见高高下下许多房子,盖着琉璃瓦,曲曲折折无数的朱红栏杆。马二先生走到跟前,看见一个极高的山门,一个直匾,金字,上写着“敕赐净慈禅寺”。山门傍边一个小门,马二先生走了进去,一个大宽展的院落,地下都是水磨的砖,才进二道山门,两边廊上都是几十层极高的阶级。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都穿的是锦绣衣服,风吹起来,身上的香一阵阵的扑人鼻子。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中,一幅乌黑的脸,捵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上面一个横匾,金书“南屏”两字,——吃了一碗茶。柜上摆着许多碟子,橘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不论好歹,吃了一饱。马二先生也倦了,直着脚跑进清波门,到了下处关门睡了。因为走多了路,在下处睡了一天。
第三日起来,要到城隍山走走。城隍山就是吴山,就在城中,马二先生走不多远,已到了山脚下。望着几十层阶级,走了上去,横过来又是几十层阶级,马二先生一气走上,不觉气喘。看见一个大庙门前卖茶,吃了一碗。进去见是吴相国伍公之庙,马二先生作了个揖,逐细的把匾联看了一遍,又走上去,就象没有路的一般,左边一个门,门上钉着一个匾,匾上“片石居”三个字,里面也象是个花园,有些楼阁。马二先生步了进去,看见窗棂关着,马二先生在门外望里张了一张,见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摆着一座香炉,众人围着,象是请仙的意思。马二先生想道:“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站了一会,望见那人磕头起来,傍边人道:“请了一个才女来了。”马二先生听了暗笑。又一会,一个问道:“可是李清照?”又一个问道:“可是苏若兰?”又一个拍手道:“原来是朱淑贞!”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
又转过两个弯,上了几层阶级,只见平坦的一条大街,左边靠着山,一路有几个庙宇;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屋后一进窗子大开着,空空阔阔,一眼隐隐望得见钱塘江,那房子也有卖酒的,也有卖耍货的,也有卖饺儿的,也有卖面的,也有卖茶的,也有测字算命的。庙门口都摆的是茶桌子,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
马二先生庄走着,见茶铺子里一个油头粉面的女人招呼他吃茶,马二先生别转头来就走,到间壁一个茶室泡了一碗茶,看见有卖的蓑衣饼,叫打了十二个钱的饼吃了,略觉有些意思。走上去,一个大庙,甚是巍峨,便是城隍庙。他便一直走进去,瞻仰了一番。过了城隍庙,又是一个弯,又是一条小街,街上酒楼、面店都有,还有几个簇新的书店。店里帖着报单,上写:“处州马纯上先生精选《三科程墨持运》于此发卖。”马二先生见了欢喜,走进书店坐坐,取过一本来看,问个价钱,又问:“这书可还行?”书店人道:“墨卷只行得一时,那里比得古书。”
马二先生起身出来,因略歇了一歇脚,就又往上走。过这一条街,上面无房子了,是极高的个山冈,一步步上去走到山冈上,左边望着钱塘江,明明白白。那日江上无风,水平如镜,过江的船,船上有轿子,都看得明白。再走上些,右边又看得见西湖,雷峰一带、湖心亭都望见,那西湖里打鱼船,一个一个如小鸭子浮在水面。马二先生心旷神怡,只管走了上去,又看见一个大庙门前摆着茶桌子卖茶,马二先生两脚酸了,且坐吃茶。吃着,两边一望,一边是江,一边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转围着,又遥见隔江的山,高高低低,忽隐忽现。马二先生叹道:“真乃‘载华岳而下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吃了两碗茶。肚里正饿,思量要回去路上吃饭,恰好一个乡里人捧着许多烫面薄饼来卖,又有一篮子煮熟的牛肉,马二先生大喜,买了几十文饼和牛肉,就在茶桌子上尽兴一吃。吃得饱了,自思趁着饱再上去。
……
这西湖,真乃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仙境,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还有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
转过去就能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买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仕女游人,络绎不绝,真是数不尽的“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马二先生独自一人,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喝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
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穿着朴素。皆是些蓝色、青绿色的土布衫,碰上爱打扮的,则喜欢穿件红绸单层裙子。
这些乡下妇女,模样也都一般,一个大大的圆脸,似大饼一般,两个大高颧骨,常年耕作,保养不好,脸上有许多的疤、疥、癞坑坑洼洼,犹如月球表面。
一顿饭的功夫,靠岸了五六只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手里拿着个布包,扛着一把油纸伞,上了岸便各自散去各庙里去了。
马二先生看着这些游人,不是很在意,走了很多路,肚子饿得咕咕叫,从茶馆里出来走了很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来吃,只能干看着咽口水,转身去隔壁小吃店买了十六个钱(约等于今天的四元钱)的大碗面,吃完肚里不饱,又到隔壁茶水店买了两个钱的处片(类似于今天的卤笋干)嚼嚼。吃完出来,看见西湖沿岸柳阴下系着两只船,那船上的女客在那里换衣裳,一个脱去元玄(注释:颜色靓丽的外套)外套,换了一件水田披风;(注释:类似于今天的高级丝绸外套)一个脱去了天青外套,换了一件玉色绣的八团衣服;一个中年的脱去宝蓝锻绸衫,换了一件天青缎二色金的绣衫。那些跟从的女客,十几个人也都换了衣裳。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他遮着日头,缓步上岸,那头上珍珠的白光,直射多远,裙上环佩丁当得响。马二先生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
往前走过了六桥,转个弯,便像有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卖棺材,中间走了一二里路,走也走不清,甚是讨厌。马二先生正想要回去休息,遇到一个过路的,问道:前面有好玩的地方吗?那人道:转个弯便是净慈寺、雷锋塔,都是名景。马二先生谢过路人后,打算去拜拜贡院里的仁宗皇帝批的御书,来到贡院,管事的跟他要了一个铜板,进来,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身上的宝蓝衣服,从鞋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笏板,恭恭敬敬朝着御书拜了五拜,口中振振有词,拜毕,起身。听楼下卖茶的人说今天布政司在旁边的那个花园请客,厨房就在后面,马二先生看着热腾腾的燕窝,海参,一碗碗的从自己面前捧过去,着实羡慕一番。
来到雷峰塔,远远望见许多房子,盖着琉璃瓦,曲曲折折无数的朱红栏杆,马二先生走到跟前,但见一个极高的山门,一个直匾,金子,上写着“敕赐净慈禅寺”。山门旁边一个小门,马二先生走了进去,一个大宽敞的院落,地上都是水磨的砖,刚进二道山门,两边廊上都是几十层极高的阶梯。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穿的都是锦绣衣服,风吹起来,身上的香味直钻鼻孔。
马二先生身材高大,挺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鞋,在人群中乱窜。那些小姐从不拿正眼看他,他也不乱看女人。
正巧这个时候有家茶馆上面挂了一个匾额——南屏,引起了马二先生的注意。
门前柜台上摆满了小吃——橘饼、芝麻糖、烧饼、笋干、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配着龙井边吃边欣赏西湖夕阳西下的美景,好不惬意。
第三天,马二先生打算去城隍山走走。城隍山有几十层台阶,深吸一口气,爬上去,能看见供着伍子胥的庙,马二先生赶紧作揖,接着绕道后面写着“片石居”的地方,看着有人在非常虔诚的请仙,便心下想到:“我现在被困在此地,不如进去问问功名的大事”。刚想进去,就见有人请仙成功,请来了大名鼎鼎的李清照。
马二先生见他们围着“李清照”转,连忙退出来,往钱塘江方向去了,一路上好不热闹,卖酒的,耍杂兼卖狗皮膏药的,路边挤满了卖饺子,卖面,卖茶,测字算命的,马二先生细数了一下,整条街上,单单卖茶的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
马二先生边走边看,有个油头粉面的女人风骚地招呼他吃茶,马二先生厌恶的转头就走,到隔壁一个茶室叫了一碗茶,买了十几个钱的烧饼垫垫肚子。听说城隍庙附近有家书店,专卖马纯上先生精选的《三科程墨持运》(类似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教程》),马二先生听说了赶紧去询问店家这期的教程走得快吗?店家懒懒地答:这种辅导书没法跟教科书相比。
马二先生自讨没趣,只得顺便呆了一会,起身往钱塘江那边去了,正巧今天江上无风,水面如镜。江面上飘着几艘大小不一的船,在夕阳的衬托下江面被染成了金色,马二先生看得呆了,索性往山岗上走,打算在亭子里欣赏这难得的美景。
右边的西湖,雷峰一带,湖心亭都看得见,西湖里打鱼的船,一个个如同小鸭子浮在水面,在金色的湖面上缓缓地划出一道道水痕,马二先生想起之前自己为帮朋友付出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心下难过,美景也没能把自己心情变得好一些。
心一烦,就容易口渴,只得恋恋不舍地往山下的茶室走去,在山脚下,喝着茶,眼睛望着山色与水色渐渐融为一体,又遥见隔江的山,高高低低,忽隐忽现。禁不住叹息道: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华岳:华山。振:约束)(翻译: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上万物都由它承载)(选自《礼记.中庸》)。
这里的龙井不错,马二先生不自觉地喝了两大碗,肚子也饿了,正巧有个乡里人挑着许多烫面薄饼来卖,又恰好篮子里有煮熟的牛肉,马二先生赶紧买了十几个钱的来吃,肚里饱了,便寻思再去人迹稀罕的小径那边看看。
走了一段小路,游人渐渐地少了,但见左边全是杂乱无序的野草,两边都塞满了。马二先生这几天所到之处几乎都是人潮汹涌,索性来这里清静一下。
于是便拔腿就往山上走去,只见一路上全是玲珑怪石,千奇百怪。突见一个石缝便钻进去看看,只见石壁上有很多名人留下的墨迹。略略看了一番,不是很喜欢(马二先生是典型的八股文翘楚,对于这种诗词打心眼里厌恶)。
从石缝里钻出来后,朝着极狭仄的石磴走上去,只见上面有个“丁仙之祠”马二先生觉得有趣,便走进去想要求个签,问个前程,补个吉凶。
正要上前拜丁仙人时,只听见背后有人叫他:要想问个吉凶,何不亲自来问我?马二先生赶紧回头望过去,只见祠堂门口站着一个身材高大,鹤发童颜,颇有张果老遗风的人站在自己面前,马二先生赶紧上前行礼,问道:先生怎知学生有难?那人答道:先生既然遇到老夫是缘分,走吧,我带先生去寓所谈谈,说着便拉着马二先生离开这里往伍子胥庙的后面绕道后面,马二先生突然大开眼界只见后面有个极大的花园,似有仙人住在这里,再看看面前这位老人,飘飘似有神仙之感。不自觉自认为是遇到仙人指路了。
未完待续!
选自《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马秀才山洞遇神仙”二次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