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封神演义》中的纣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问在封神榜上纣王封的是什么神<封神榜>中的纣王的真名是什么一、荒淫无度,残酷无比。
汤纣王也就是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商纣王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最终作茧自缚,被周武王讨伐,落得个被斩首的下场。在《封神演义》里,商纣王是一个暴君的形象,为人残酷冷血。他曾发明残忍的刑罚—炮烙刑,将铜柱置于旺火上烤,令人赤脚行走其上,或者强制将人绑在铜柱上。商纣王还曾将酒水倒满水池,将肉挂在树林中,与自己的妃子在其中饮酒作乐。不问朝政,每日纵欲享乐,因此更加昏庸,加大了其与诸侯之间的矛盾。
二、傲慢自负,昏庸至极。商纣王虽然为人残忍,但其口才过人,非常聪明,以至于达到了傲慢自负的地步。他对忠心自己的大臣随意处决,例如劝谏的鄂侯,因为意见不合遭到处决。有才华却不问朝政,将事物都交给小人处理,例如费仲和恶来,费仲贪财好利,恶来总是进谏谗言。西伯侯仁至义尽,善待人民,获得了很多其他诸侯的支持,比干向商纣王劝谏不理,反而因为厌烦,将其残害。商纣王身边的正义之人见状纷纷离开,去往其他诸侯国。商朝最后的气运逐渐被商纣王祸害,离灭亡之路越来越近。
三、不体察民情,横征暴敛。商纣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对底层人民征收巨额赋税,将都城的钱库堆满,将粮仓堆满,人民怨声载道。以他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皆都如此,商纣王不顾怨言,反而加重迫害,以至于矛盾激化越来越严重。且常年对外征伐,征召大量青壮年男子入伍,群众不能安居乐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商纣王终于自食其果,于公元前1047年被周武王斩首。
纣王被封为“群星”中的第13个——天喜星,专司襄办民间嫁娶的大喜事。
《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自焚在摘星楼后,姜太公怜其才兼文武。只因纵淫听谗,才落得如此下场,便在封神时封他一个“天喜星”,专司襄办民间嫁娶的大喜事。
另一种说法认为,商周大战的人、仙,死后都被封神了。就连费仲、尤浑、飞廉、恶来这些奸臣也被封神,最喜欢挑拨离间的申公豹也被封神,所以纣王被封神也不足为奇。但这也是后人诟病《封神演义》的地方:不论好人坏人,一概封神。
扩展资料:
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沫邑(今河南淇县)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皇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纣王墓由今淇县城东行8公里,来到淇县西岗乡河口村的淇河大堤上,纣王及其王后和妃子的三座坟墓呈南北排列。纣王墓前有一通巨碑,碑上“纣王之墓”四个大字,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于1987年题写。
纣王
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即位后的纣王,在父师长箕子、少师比十五上,时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业,名臣贤相的诰言警语的劝谏教育下,也曾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所以当时的政治也还清明,四海也还宾服。只是江淮间的夷人,还时有内侵。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纣王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帝都的九月,沫邑柿叶染丹,淇滨竹林叶翠。英姿飒爽的纣王,身着戎装,在大臣的陪伴下,举行了告庙典礼,接着在大校场杀牲祭旗,鸣炮启驾。只见旌旗蔽天,戈戟耀日,这时纣王坐在四马拉的战车上,在四辚马萧声中,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南流的淇水,跨过滚滚北流的大河,向通行为表现黎邑(在今河南浚县东)的大道进发。在黎邑会合了诸侯发来的军队。纣王作了征东夷的誓师后,东征大军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邱)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县)开跋。到达攸地后,纣王接受了攸侯的参拜及军情的汇报。纣王的大军在攸侯军队的前导下即开赴前线。也许是由于王师军容的盛壮,夷方闻风丧胆,仓皇远遁。纣王的军队只和东夷的盟国小有接触,未有大的斩获。后来纣王的军队在夷方国域大肆威势之后,即于次年正月,由前线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举行了告庙后,纣王的大军便走上返国的道路。在返国途中,遇上风景好的地方,便留连几于;碰上好的围场,便狩猎一番。边走边玩,兴致勃勃。直到杨花扑暮春天气,王师才回到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