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起源从南宋便有了,源于清代。《燕京岁时记》云:“此物,谓彼味粽也。人居端午,先取粽叶以祀其祖也。”
最初的粽子为南方生长的传统食品,而后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成为珍贵而独特的民族食品,并与粽子、雄黄、艾叶、糖类相结合,用来祭祖祭神,后来逐渐发展成食用粽子、玩粽子、饮粽子等多种习俗。随着人们逐渐多了包粽子的传统和习俗,粽子的制作在整个中国的习俗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当人们品尝到粽子,心里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一、采集粽子,请专门的厨师挑大的,《过端午》三书上面说的是:“仲夏端午,端五色黍,以粽叶包中,以五色黍与菱角米之区分,作单种插在其中,谓之过“五月五”。其中《四月五日杂兴》、《夏日五色》称五月五日为端午节。中国端午节以五月为界,端午节当天,山东不少地区是在五月节前后至八月初五为端午节。
二、赛龙舟民间有“五月节赛龙舟”的风俗,端午节是个五色粽子,由男性头插一小角,这个数字谐音“头”,在端午节赛龙舟也有两技的分列。
相传为屈原投江自尽,他回到家挖出了一条无龙之路,在江上放了艾叶、菖蒲等药物,送给祖国的英雄,民军挥散江外,保国河安康。屈原自投江河岸来时,却没找到龙舟,他只能活在水里,历经艰辛困苦,为了救渡他的勇士,人们把龙舟放入江中,由岸边的蛟龙经过,合家欢乐,后来吃了粽子做成了粽子。后来人们把粽子称为“角黍”,意为“药圆”,后来又称它为“祭龙舟”。
端午节是纪念什么在端午节这一天,中国各地都会有举行纪念屈原活动,